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声润心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节选)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23   点击数:


党声润心

党员代表简介:葛行,男,智感机器人师生党支部学生党员,机器人工程专业2102班学生,所获荣誉:2022-2023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3-2024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第16届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第16届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火传递命题挑战赛陕西赛区优秀奖;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一等奖;2022-2023学年、2023-2024学年校级优秀学生;2023-2024学年综合能力提升“劳动之星”;乾县图书馆“2024春节文化服务志愿行”活动优秀志愿者。

经典原文

在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2516日)

习近平

2024年党中央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全党在自我革命这一重大问题上认识更加清醒、行动更加坚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党同志遵规守纪意识明显增强;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进一步提高了党领导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认识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要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说到做到。思想上,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确保思想统一、方向一致。政治上,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搞“七个有之”,确保言行一致、令行禁止。行动上,要坚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合力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使纪律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实事求是、毋枉毋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增强以案促改促治实效,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党员所悟

我深刻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总书记强调了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管党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改革精神,不断创新管党治党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严的标准是管党治党的关键,只有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确保党的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去,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6-2017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8258551 传真:88276107

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

"团小材"

微信公众号

学院网站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