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并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微光筑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咸阳市东周儿童村的征程,开启了为期八天的乡村支教之旅。在任小芳、魏侨、张汝淼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九名支教成员精心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旨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与梦想的种子。
7月7日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支教队员与东周儿童村的孩子们身上,为这天的活动拉开了序幕。支教队员们精心准备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红色教育课,旨在让孩子们在心灵深处种下爱党爱国、铭记历史的种子。在课堂上,刘鑫引领孩子们走进了红色文化的殿堂。他通过展示各种旗帜的图片,耐心细致地讲解了党旗、国旗、军旗、团旗以及少先队旗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激发了孩子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孩子们与刘鑫老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午餐前,贾文博、晋杨阳两名支教队员主动请缨,协助厨房准备午餐。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西柏坡精神宣讲团的彭英杰走进了课堂,他深情地讲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彭英杰让孩子们理解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
7月8日,在支教队员岳子良和孙泽基精心准备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本次课程通过 PPT 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情绪的种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拥抱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情绪,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互动小游戏,如“情绪卡片”、“情绪特工队”、“萝卜蹲”等。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
回顾这两天的支教活动,支教团与孩子建立更加有爱和信任的关系,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向孩子们传递知识和正能量的同时,支教团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儿童村孩子们的纯真和热情,让机材学子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


